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作为传统农牧业大市,产业发展长期依赖传统农牧业及部分能源产业,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较弱,产业转型动力相对不足。中国人民银行机构改革后,为全方位推动金融政策落实,持续助力县域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针对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用“五以”目标增“五力”效能,创新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探索开辟机构改革后县域金融政策落实新路径。
近年来,通辽市全力打造绿色铝基新材料、肉牛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但各旗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金融意识不均衡,金融资源配置效能亟待提升。为进一步做好机构改革后县域金融服务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从争取市县两级政府对县域金融工作重视和支持入手,联合有关部门对产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全市金融发展现状。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分7方面24条举措要求旗县政府为县域金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并在全区率先对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施奖补政策,推动金融为实体经济赋能,切实服务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县域主导产业的金融支持。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按照“市级+县域”进行分类,“点对点”向市县两级推送《金融运行简况》,提供金融运行、政策落实等情况。根据县域特色产业布局和需求,积极统筹金融资源,因地制宜确定“一县一主导产业”金融服务思路,明确各地金融服务方向与重点领域,初步描绘出县域金融服务全景图轮廓。向驻市各金融机构下发《协同加强县域金融服务工作任务清单》,部署做好县域金融服务17项具体工作任务。针对霍林郭勒地区铝产业集中、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乏力的特点,明确金融推动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向“绿电铝”转型,带动制造业发展工作思路;针对农牧业大市肉牛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明确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科左中旗等肉牛养殖集中区域金融支持肉牛产业纾困、探索肉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奈曼旗工业园区科技型企业集中等特点,梳理企业融资需求、难点、信贷产品等,明确部门联动提供专属服务,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思路;针对科尔沁区人口、住房需求集中的特点,配合住建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以需订购”合理收购存量房工作思路;针对库伦旗蒙医药企业规模有限,产业链不完善等情况,明确金融支持民族特色医药产业链发展的工作思路。
为全面了解金融政策在县域传导落实情况,摸清政策传导及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从实地调研入手,及时制定《通辽市分行行领导包联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工作方案》,将辖内9个旗县(市)区按照产业结构特点划分为6组片区,行领导分别带队先后16次深入辖内9个旗县市(区)24户企业开展调研走访。通过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数据、技术创新以及融资需求等情况,先后梳理科技型、制造业以及绿色转型企业问题清单,涵盖初创型科技企业普遍“轻资产”、缺少有效抵押担保、制造业企业贷款周期不匹配等共性问题20个;无法开立外币结算账户、跨区域授信难等个性问题3个,分门别类建立“清单式”台账。行领导按照“月汇报、季调度”的工作方式,进行“销号式”管理,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数据分析、情况对比抓住问题症结,问题总体解决率达78%。如:针对企业将知识产权“打包”质押在同一银行无法为其他银行机构提供质押品问题,及时推动银行机构为企业部分知识产权办理解押,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使用效率。并对各类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动态更新,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与服务举措提供翔实且关键的依据。
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着眼优化金融环境和长远发展,积极创新“1+N”工作机制箱。“1”是推动市政府将市本级32家行业主管单位和各旗县(市)区政府纳入通辽市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范围。“N”是与商务、科技、民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金融支持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绿色转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提振消费等多个对接子机制,推动政金企高效对接。先后8次联合科技、财政、商务等有关部门创新开展科技金融路演、金融提振消费等专项活动,着力推动创新工作机制的实质性落地。
为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先后牵头制定印发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等10余项工作方案,通过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强化信息共享等举措,提升专项领域金融服务精准性;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辽市铝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辽市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试行)》,运用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为构建铝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体系提供金融支持,已为辖内14户铝产业相关企业提供29笔15.51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下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肉牛产业纾困解难的通知》,通过下调贷款利率、调整结息周期、MK体育官网入口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肉牛产业渡过难关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肉牛贷款余额236.49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比重达32.43%;推动印发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6”方案,即形成《通辽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和6个子方案,明确做好房地产去库存金融支持、有序完善配套设施等7个方面35条具体举措以及专项行动任务清单,落实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助力通辽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增强政策协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积极协调探索开展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货币政策定向引导,引导金融机构抓住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期,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更多央行低成本资金落地。全市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突破26亿元,达到历史最高位;先后落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清单内项目2个,授信金额达3.3亿元,贷款金额362.79亿元;累计使用2.47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带动碳减排量达14.99万吨,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在通辽地区全面落地实施。
与通辽市财政局、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负责共享再贷款清单等信息,推动贴息政策精准滴灌;与市财政局、市县两级民委就民贸贴息政策沟通协作,推动民贸贴息贷款政策落实,贴息金额连续十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前列。运用风险补偿托底增信,推动设立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措施》,设立2000万元通辽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按照1:10的比例撬动合作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印发《通辽市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通过对发明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助等8个项目发放资助奖励资金的方式,扶持和培育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为内蒙古通四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助奖励15.77万元;推动印发《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对支持肉牛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全产业链培育、标准化养殖等8个方面,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推动设定小微、乡村振兴、绿色、科创、制造业等9个领域信贷投放目标任务,协助市政府对增长较快的18家金融机构和2家担保机构,MK体育官网入口发放奖补资金452万元,以“真金白银”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撬动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25%,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创近8年同期新高。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全面上扬,同比分别增长26.20%、39.99%、21.21%和39.92%,均居全区前列。通辽市营商环境融资服务评比指标逆转为全区第一方阵,被评为2023年度通辽市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单位,打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范本。在全市相关会议、行风热线栏目、新闻发布会上多次宣讲金融政策;推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系列报道,积极反映履职成效;金融支持稳增长、支持乡村振兴等14项工作成效获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书面批示和高度评价,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履职公信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